首 页机构概况机构设置科研人才队伍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博士后图书馆创新文化党群园地院重点实验室彭桓武中心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公众科学日-科普报告“以颗粒物理原理认识地震---地震成因、地震前兆和地震预测”
2013-05-18  【 】【打印】【关闭

 

2013年5月18日是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公众科学日,研究所邀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陆坤权研究员为公众带来题为“以颗粒物理原理认识地震---地震成因、地震前兆和地震预测”的精彩科普报告。报告会在理论物理研究所新楼6620报告厅举行,由陈晓松副所长主持,多名来自不同学校的大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地震预报是对科学的挑战,是存在争议的世界性科学难题。传统地震学以连续介质理论为基础,百年来对地震认识的进展很小,许多基本问题无法解释,国际上大部分地球物理学家认为地震不可预测。

颗粒物质是指离散物体组合成的集合态物质体系,其运动行为与连续物质有本质区别。地壳岩石层由岩石层块和断层泥组成,地幔则由高温岩石块和岩浆组成,均为离散态物质的集合体,应作为大尺度颗粒物质体系处理。由于地层的不均匀结构,致使大地构造力作用不均匀。大地构造力驱动地壳岩石块发生滞滑移动,以力链形式传播。作用力逐渐积累,孕育并导致地震发生,在此过程中产生前兆信息。这种认识得到大量观测事实证明,并可解释以前难以理解的很多地震学现象。对于地震孕育的准静力学过程,连续介质理论不再适用,地震不可预测观点错误的根源正是连续介质观点。用颗粒物理原理,可认识地震前兆产生和传播规律,以相应探测方法可获取地震前兆信息。通过深入了解地质构造,布设足够和合适的探测点,地震的科学预测是可以实现的。

在历时一个多小时的报告中,陆坤权研究员用生动的语言、详实的观测数据和简单的模型向公众介绍了地壳与地幔的离散态结构和运动,以及大地构造力的形成、地壳岩石的滞滑移动和力链传播、地震发生机制和模型、地震的预测和方法等。

报告结束后很多听众都结合自己的理解和陆坤权研究员进行交流,他们围在陆坤权研究员身边问了很多有趣的问题,陆老师也被大家的热情所感染,表示十分愿意在会后继续为大家解答对地震现象的疑惑。

 

 

 

 

IE6.0浏览器,1024X768分辨率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 邮政编码:100190
京ICP备0500286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94号